五官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IP形象不够萌 [复制链接]

1#

“只是看一眼就让人内心充满天真情感的,

不可思议的东西……

——四方田犬彦《论可爱》”

想做一个令人喜爱的“萌”形象为何这么难?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的IP形象设计,一大半都想定位在“萌系”,但实话实说,基本上形象都不够萌,平平淡淡,似乎有些萌,但其实远未达到自发喜爱的地步,往往是开发者自己觉得还行,但放到市场上没啥反响,其实挺浪费资源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待我一一说来。

先从大背景说起,在泛IP化时代,IP不仅来自于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娱内容领域,还会从以下四个领域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1来自企业的IP。

2大量个人化IP。

3设计师创造IP。

4文旅景观类IP。

这四个领域的IP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都是形象化IP。

这是和文娱内容领域故事型IP最明显的差别。

(详见下图)

故事型IP最终会转化、简化为形象符号,形象化IP为加强魅力也会增强和发展故事,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中国众多的形象化IP开发中,不管形象用的是什么动物、人还是其他,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和困扰是——

一百个想萌的IP,九十九个都不够萌

IP开发者们往往是这么认为的:萌最容易受欢迎,当然要做萌了,还以为很容易做,但结果,经过各种努力之后,出来大家就是觉得不够萌,直接导致——后续发展非常吃力,又难以调整修改,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落入很尴尬境地。

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尤其是萌,大部分能做好的萌,往往是妙手偶得,不经意做出来的,越是企业一本正经去做,越难做到位,反而是没有包袱没有束缚的无名小卒能成功。

下面先认真探究一番“萌”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做不好,该怎么做?

“萌”到底是一种什么特质?

“萌”这种说法诞生时间并不长,其实在“萌”风行前,大家更多是用一个日语舶来词“卡哇伊”来形容类似特质的,而再之前,则是用“可爱”、“天真”、“有意思”等各种词汇来描述,但显然都觉得不足以描述,直到找到“萌”来替代。

在国外有一个英语词汇叫“CUTISM”,萌的主义,也就是说,萌不仅是一个形容词,还是一种精神、生活状态和思维模式。

所以,尽管“萌”是人性基本、自古即有,但真正风行是在现代,最近几十年才风靡全球,而且和日本关系很大。正如美国将英雄文化出口全世界,日本文化出口最成功之一就是“萌文化”,从HelloKitty猫到美少女战士,从哆啦A梦到皮卡丘。

日本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卡哇伊”文化,出口成全球风行的“萌”和“CUTISM”,变成现代人推祟的精神生活观,这其中的成功经验,很值得中国人学习。

在日本学者四方田犬彦所著的《论可爱》(真该译成《论萌》,“可爱”不足以表达)一书里,做了一些精妙概括:

萌是小东西,不守护它似乎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拥有将人们引领到漫无目的之梦想世界的能力。

只是看一眼就让人充满了天真情感的东西,

不可思议的东西。

尽管随处可见,却隐藏着某种神秘感的东西。

一旦施了“萌”这种魔法。

无论多么平凡的事物,

都会迅速充溢着亲切感。

从现实原则的桎梏中获得解放的人们,

痴迷沉醉于这没有时间性的幸福感中。

这本书对“萌”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萌”的气质,和小的(细小或缩微)、怀旧的(勾起某种想念)、孩子气的(未成熟和需要保护)有极大关系。

“在这里,感受不到成年人站在高处支配未成年人,反而窥见未成年人得到肯定的姿态……孩子们虽然毫不起眼,但他们玩耍的姿态却能成为焦点。”

书里有一段是记录给年轻女学生(喜欢“萌”的最核心人群)做的调查,女生们是这样描述“萌”的事物:“我家养的刚出生半年的小狗”“小时候的照片”“家里床边放着的没精打采、一直张着嘴的娃娃”“在游戏比赛中赢得的卡通玩偶”“交换的宝贝”“我的学弟学妹们,他们虽然不是东西,却很可爱”“哈利波特里的卢平老师,有点沧桑又有点顽皮”…………

问卷回答者画的插图

二、“萌”与怪诞为邻。

作者在书中说到,本以为“萌”的邻居是“美丽”,但研究后才发现,美丽往往和萌是对立的……因为,美往往和神圣、完美、难以触及和接近有关,美往往自显高贵,将其他视为低的、劣等的。而“萌”不是这样的,萌往往激发人们想要庇护的欲求,是容易接近的,有弱点的,不成熟的,比自己弱小的事物。

所以,“萌”的邻居其实是“怪诞”和“有缺陷”,从《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到《E.T》电影里的丑陋外星人,到《龙猫》里的龙猫,它们都有非常异于正常的不正常之处,不是身体过小,就是过大,或者四肢与身体极不成比例,总之是有些畸形和怪异。

龙猫的身体比例、五官比例都很特异

在“什么是萌”调查中,一个男生是这样写的:“寒冷时我自己的性器官”…………

蜡笔小新也是形象怪异的代表

正是这些怪异及可怜之处,为“萌”提供了关键动力,一旦丑陋、缺陷与“萌”感之间的那层薄薄的膜被轻轻穿破,这些家伙就会份外可爱起来。

三、“萌”物主要是近现代大众文化,而非古代传统。

书中指出,日本出口的“萌”物并不古老,反而是受西方和世界影响而产生的新事物,所以,必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