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务人员被骗医院晋升论文 [复制链接]

1#

一遇论文误终生,从此职称是路人...

你能说,你没想过升职加薪?毕竟头发和女朋友都熬丢了,到头来总得得到点什么吧。可是,医务人晋升的这条路,可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坎坷多......医生晋升=医生上岗+持续性工作N年+间歇性考试N次+烧脑子论文N篇+无数个焦头烂额的日夜...其实,大部分医生的生命力都可以顽强地撑到间歇性考试的那一关,可论文这关,实乃非常人所能过。试想在饭都不能按时吃的时间小隙里去搞科研、写文章,整些不熟悉的英文,确实有点...这不,很多人为快速晋升,铤而走险,找写手代发论文,竟不知不觉掉入了诈骗团伙的圈套,最终“文“财两空!

上千名医务人因论文被骗万

前些天,曝光了一起医学论文诈骗案件,仅仅两年时间,就有多位医护人员被一伙初、高中毕业生骗了多万元!江苏泰州41岁的护士王女士是其中之一。年,她终于等到了评职称的机会,没想到因为找人代写、代发论文,喜事变悲剧。评职称需要发论文,但多年未执笔,王女士很苦恼。年5月,她在网上搜索“代发论文”,联系上一位商家,对方称不仅可以代发,甚至可以代写,并保证见刊。谈好价,王女士先付了元定金。8月,她收到文章,内容果真与自己说的课题相关,只是并无研究成果,按正常情况很难刊发。可对方却再次保证,只要给发稿费就能上国家级期刊,她便再次转了元余款。此后,王女士就再也没联系上对方,说好年底在某期刊刊发的论文也一直没影。今年4月底,她选择报警。一报警才发现,受骗的不止她一人。今年5月,泰州姜堰警方跨省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他们诈骗了多位医护人员,以代写、代发论文为由,根据发稿期刊级别和发稿字数收取至元不等的费用,承诺收钱后3个月之内发表。然而他们不会向指定刊物投稿,如果对方反复催,他们就会将文章发到一些没有期刊号的业余杂志上应付了事,或者直接不予回复。

论文登上假期刊,却能成功入选

其实这些犯罪嫌疑人也不是一个团伙在战斗。在裁判文书网可以找到不少类似的案件,其中一个涉及名被害医护,涉案金额超过万。但令人诧异的是,真的有医护人员拿着这些假期刊成功评上职称!据报道,“医院只要看到有这本书,书上有你的文章,文章有你的署名、你的单位,也就不会去核实这本期刊是否真实存在,就给你评职称了。所以这些受害者觉得假不假都无所谓。”细思极恐!究竟是犯罪团伙太嚣张,医院职称评定制度的畸形和扭曲呢?事实是,论文诈骗和论文造假,是源于同一个问题的两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它是“唯SCI论”“唯论文”考评制度助推的产物。后者是助推这些骗局滋生的土壤。

被逼铤而走险,到底谁之过

对于为何非得搞出个论文来,业内某医生反映:“作为一线临床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40小时,几乎没有完整的周末休息时间。要想研究课题写论文,只能在不多的休息时间里再挤一挤。”其实大多数医生都是如此,素日忙到饭没点儿,却拿着不成正比的工资。很多人自然会想到晋升职称、升职加薪,可医院偏偏要把评职称与写论文、搞科研挂钩,没有几篇像样的论文哪能轻易评得上!医院医院,追求论文评级、科研成果。结果就是:很多人备受工作和论文双面夹击,焦头烂额。试想,平日里门诊看病就已忙的不可开交,还要抽出空来做科研,还真是难为他们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难怪有些医生铤而走险,尤其是一些年轻医生,不好好学临床,却去找写手代发论文,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评上职称,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一经发现,他们的整个科研学术生涯就毁了。可明知是坑,他们还往里边跳,又是谁之过?

做临床还是搞研究?是个问题!

到底是做临床还是搞研究?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埋头理论?业内人士早已争论纷纷:

晋到主治医生就行了

职称评审要有区分,当医生不要重SCI而是重临床,晋到主治医生就行了,别再搞副正主任医师了。要让治病救人,热爱专心致致当好医生的人安安心心、安安生生悬壶济世。让喜欢又善于SCI的也可专注SCI。医的好病,手术做的精湛,既受社会尊重,又有合法合理收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让病人放心、家属安心、年青医生佩服,以之为学习榜样。中国的临床医学才大有希望。

知名心脏专家胡大一

一些外科主任医师不会做手术!

一些外科主任医师不会做手术,一些内科专家不会看病;一些在临床能力上获得患者、同行认可的医生,却因为科研论文难以晋级。

全国*协委员、医院耳鼻喉科周粱

临床医职称晋升应取消论文指标

真正好的科研论文能极大推动医学进步。但把科研论文的数量作为临床医生的评价指标,那就完全背离了科研的初衷,导致部分医生被迫或热衷于科研造假。临床医生的职称晋升应取消论文指标。让喜欢临床的医生安心于看病。让喜欢论文的"医生"安心于科研。让两者都强的"医生"安心做行*。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

对于这个命题,国家也给出了答案:去年4月,有文件提出:要坚持分层分类制定评审标准,提高基层卫生人才评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优化评审条件,基层卫生专业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关于论文、科研要求,不作硬性规定,可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医生职称等级评定制度改变的苗头已有所显现。今年9月份,总理也提出了要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评价改革,推进突出临床实践的职称评定。

唯SCI、唯论文制该停了!

看到国家给指的风向标,小野的心算是得到一丝慰藉。因为“唯SCI”“唯论文”实在害人不浅!大多数医生,很少有科研与实践能力都很突出的,都是一线临床医生,平时主要是靠实践积累经验,而不是写论文。即便临床经验相当丰富,甚至有部分临床医生医术相当出色,却硬生生因为科研论文这道“坎“而难以晋升,这不合逻辑,更不公平。医院就是看哪个医生发表的论文多,学术能力强,就能够“上位“,那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来搞科研,写论文好了,干嘛还要辛辛苦苦在一线临床打拼,还不如写几篇优秀的论文,评职称升职来的快!医护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在一线救死扶伤,积累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服务普通老百姓,晋升评级与论文挂钩本就不合理。长此以往,一味靠论文、科研成果评定医护人员职称,不仅不利于医护人员专心投入临床实践,更不利于医疗人才选拔机制的健康发展。所以,应该专人干专事,看病就看病,搞研究就搞研究,别混为一谈,搞一刀切。

今日话题

作为医务人员,看病救人还是搞科研?论文该不该作为考评制度的必要项?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来,移步评论区聊聊~

往期精选

围观

这些执业医师,不下基层无法职称晋升!

丨更多

热文

执业医师证书可以注册哪些科室?

丨更多

热文

二试报名、缴费通知汇总

丨更多

热文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人,专科可报!

丨更多

热文

生理学(6)

丨更多

本期编辑:神秘女子小野多点一个赞,小野工资多5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