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带来的连锁反应 [复制链接]

1#
男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医院带来的连锁反应

本文作者/李欣欣顾筝

医院的时钟仿佛是往前调的。

在整座城市还陷入沉睡之中时,这里已经很热闹了。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三医院,上海医院每天接诊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去年的数据是总门诊量超万人次。

当全国各地的人流聚集在汾阳路这条仅有两车道的小马路上时,那些看似奇怪的场景,也变得合理了起来。

在汾阳路上缓行的车只有两种,去医院的,和不去医院的。

不管去不去,医院的停车场。

医院门口的保安大概是摇手摇得最多的人:“没有位子了。”

开车去医院

停车是件

蛮尴尬的事情

对于任何一辆放慢速度、探头探脑的车,他们都只有这个回答:“医生都停不进来”。

开车去位于市中心*金地段的医院,实在是蛮尴尬的。

汾阳路是单行道,一经驶入,只有慢慢挪的份。医院不能停车,离得最近的停车位,就是对面的轻科大厦。

离医院最近的

停车位在

对面的轻科大厦

但轻科大厦的保安“严防死守”在停车场入口处,脚边放着“车位已满”的标牌。

“6点以前才有位子。人家都是6点之前停进来,然后在车上睡觉的。”

这里的停车位实在是紧俏商品,它距医院最近,而且便宜,9元一小时,停满一整天才72元。

但作为办公楼,它只对外开放几个车位,只有早起的人才能“拥有”它。

供不应求,所以汾阳路上曾有不少“带路*牛”,带着车主去停车,加收20元“服务费”。

如今这样

靠带路赚钱的*牛

不多了

现在在有关部门管理之下,路边的“带路*牛”没有了,但还是有不少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的车。“他们只好兜来兜去,兜个近一点的地方。”保安说。

对周边情况熟悉的司机,能兜到宝庆路上一个小区,10元钱一小时,医院大概10分钟的路程。但也得赶早,停满就没了。

“我们这边算是最合算了。对面弄堂,超过1分钟就要多收钱。旁边还有一个,要先收元押金。”保安大叔介绍说。

供不应求的时候,卖家总是那么硬气。

开车去医院,找停车位难,那么就坐公共交通吧?但依然尴尬。

医院周边,有常熟路、陕西南路、上海图书馆、衡山路等好几个地铁站。

医院的步行时间,几乎都超过了10分钟,而且马路大多弯来绕去。

周边的马路呢,单行道多,出租车不情愿过来。公交线路也少,只有49路、路等寥寥几条。

每天早晨

医院周边的马路

都是这般拥堵

这样一来,本来在上海市中心都快要绝迹的“突突车”,又在这里闪亮登场了。

在医院门口,总有那么一两辆小型红色三轮助力车停靠在路边。开车的通常是上海爷叔,脸上的神情在说:“我在这一带混迹很久了。”

“突突车”

成了突出重围的

交通工具

我们坐上了一位戴黑色鸭舌帽爷叔的“突突车”。他身穿一件紫色迷彩外套,开价10元,包送到地铁站。

刚跨上车,没等我们坐定,小车就“突突突”地冲了出去。

车只能用简陋来形容,左右两侧都没有门,到处灌风,载人的座位也很局促,两个人勉强挤下。

鸭舌帽爷叔轻车熟路,巧妙地选择了一条到地铁站最便捷的路线。

“浦江镇开了分院以后,这边的病人比老早少了。老早一天好做多块生意,现在只好做多块了。”

鸭舌帽爷叔一边开车,一边不忘跟我们吐槽生意不景气。

第一次在市中心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我们有点惶恐不安:“像这样坐您的车,会不会被警察拦下来?”

鸭舌帽爷叔摆摆手,让我们放心:“不要紧的,阿拉有牌有证!马路上无牌无证的也蛮多呃!”

为解决停车难

相关部门做出了努力

可惜效果有限

平日他的主要“上班点”医院门口和医院门口。

“像医院,附近都是小马路,差头(出租车)医院门口。有些老头子来看病,哪能办呢?年纪太大共享单车也不好骑啊。”

不过三四分钟,这辆红色小车就抵达了衡山路地铁站的1号口。鸭舌帽爷叔刚刹住车,就把手扬起来,跟地铁口一位戴红色头盔的爷叔打招呼。

这位红头盔爷叔跟鸭舌帽爷叔是“同行”,医院、地铁之间奔波载客。不同的是,红头盔爷叔开的是辆感觉会飞驰的摩托车。

“医院门口乘车的都是病人,能坐得了您这个车吗?”

红头盔爷叔淡定地解释:“不要紧的,到医院来看病的人,病都不算多严重。”

从地理位置看,医院处在衡复风貌区的中心地带,附近优秀历史建筑一抓一大把。

这里有15处文物保护单位、幢优秀历史建筑、幢保留历史建筑。

身处“万国建筑博览群”之中,医院每天人流如织,但附近便利店、餐饮店却少得可怜。

医院周围的马路转一圈,也找不到几家像样的大众化餐饮店。

当然,医院正对面的商务楼底下有一家星巴克。但对排队等看病的人来说,星巴克又不能当饭吃喽!

更别提那些符合衡复风貌区气质的酒吧、西餐厅、服装定制店了。

于是,星巴克旁边仅有的那几家小店便顺势而为,争相拓展经营。

医院对面的可的便利店可以说是全上海最忙碌的可的之一,而且它居然还卖热气腾腾的便当。

医院附近的便利店

响应需求

自己做起了盒饭

上午9点多,可的便利店内人头济济。有的人还在买玉米、茶叶蛋之类的早餐,而便当柜台前,阿姨已经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了。

烧好的菜分门别类装在一个个格子里,巨大的电饭锅里煮好了饭,冒着热气。

阿姨在忙着装盒饭:“最便宜的12块一份,最贵的16块钱。吃大排的话就16块。”

“有的人早上来挂号,但要等到下午才看,中午就可以来随便吃点,我们是方便老百姓。”她说。

中午11点左右,这个阿姨举着一块红色招牌,站在店外大声吆喝,招揽客人。招牌上写着:超市供应盒饭,二荤二素16元,一荤二素14元……

为了招揽生意

便利店阿姨

特意做了块牌子

“为什么举块牌子?否则人家不知道里面有饭吃呀。每天卖掉多少我不知道,反正饭不够了就再烧。”

“这里主要做上午和中午的生意,看病的人多呀!晚上人很少的。”

这里窄小门面的牛奶棚大概是上海牛奶棚中经营范围最广的一家。

毛巾脸盆放在门口显著的位置,电饭锅里煮着茶叶蛋,隐藏菜单上还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和用热水温着的牛奶。

“生毛病的人不要喝冰的。”看店的阿姨竭力在狭小的空间内提供患者最需要的东西。

附近的小店

医院患者的生意

纷纷推出了套餐

和赶早才能抢到车位的患者一样,在医院门口做生意,也要赶早。

“五六点就开门了,人家一早来排队要买早饭吃。”牛奶棚阿姨说。

晚上关店也早。“医院下班了,这边就没什么人了。”

前段时间国庆,阿姨也休了整整七天长假。“医院放假,没人,没生意,老板开门还要给我三倍工资,不合算的。”

医院门口的大幅标牌

告知大家

在浦江已开出新院区

年,医院在浦江开出新院区,但就像上海人欢喜在老字号总部排队一样,医院汾阳路门口的花坛边还是坐了一溜等着看病的人。

一名家属向保安咨询大概什么时候能看到,保安大叔经验老道地问:“0号以上,还是以下?哦,0多号啊,那要下午才能看到了。”

医院

一天的问诊量

相当可观

有很多从外地专程过来看病的,尤其是来自安徽、江苏、浙江这些周边省份。

他们有的会提前一天住进附近的宾馆,也有的早上五六点钟出发来上海。

为了早点挂号

有些患者提前一天

医院周边的旅馆

往返上海要花费不少时间,然而,医院后排队看病的时间一比,就不值一提了。

“我们预约了今天看病。早上5点半开车从嘉兴出发,7点多到上海,好容易停好车,排队看到了医生。”

“但一整个上午,连检查都没做完,下午还要继续做检查。来回上海不过三四个小时,看病却要花一整天。”从嘉兴来的一家三口感慨地说。

医院门口

坐着一溜

等候看病的人

另一位拖着行李箱的中年女子是从无锡来的,为了给七八岁的女儿看鼻炎。

这位妈妈在网上进行了预约,然后带着小孩奶奶,祖孙三人提前一天住进宾馆。早上4点,就匆匆退好房过来排队。

有些患者

来自周边城市

是拖着拉杆箱来的

“来的时候前面二三十人最起码有了,听说有的人半夜十一二点就过来了。我虽然预约了,但一定要先来挂号,否则不会给我留这个号。”

中午看完病后,她们拖着行李在路边打车回无锡。不出意外,回家的路程在2个半小时左右,远比看病等待的时间要短。

时空在医院这一区域似乎发生了变异,它不太像衡复风貌区的其它各处,但既然被看医院之一,一切的存在又都变得如此合理。

写稿子:李欣欣顾筝/

拍照片:杨眉李欣欣顾筝/

编稿子:韩小妮/画图画:二黑/

写毛笔:陈冬妮/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编辑|杨晓凤没有奥数了,现在的小学生开始疯狂抢位赶考剑桥英语了?演员*违法?民警官方点名...

9岁娃接到西甲梯队offer,父亲放弃事业自筹资金越洋陪练

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终于找到了!家人:失望至极杀7人“女魔头”最后一条朋友圈曝光!曾藏身酒吧,被抓时在卖表!给晨报君加油,点个“在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