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总量经普后扩大3.4% 对增速影响有限
得益于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所获得的新资料,中国2013年的GDP数据被调增了约1.9万亿元,达到588019亿元,而当年经济总量比此前初步核算数增加了3.4%。
GDP总量调增幅度为历次经济普查最低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19日早间公布了这一信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普查,对2013 年从事第二、 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得了更为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为GDP核算提供了新的资料来源和依据。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当出现核算方法变化、基本分类变化或资料来源发生较大变化等情况下,各国都会修订GDP数据,所以本次也需要利用三经普数据对2013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
中国第三产业超预期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直接导致了第一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后需调增GDP规模。造成本次GDP数据调增的原因仍主要是第三产业规模比原来统计的有所增加。
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经过修订后,第二、三产业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由初步核算的10.0︰43.9︰46.1,修订为9.4︰43.7︰46.9。
第一次经济普查后,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公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16.8%。第二次经济普查后,对2008年全国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08年全国GDP总量为314045亿元,增幅约为4.4%左右。
对于三次普查修订幅度逐渐缩小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在出席经济普查发布会时表示,经济普查以后对GDP修订的幅度越来越小,也表明了我们常规的统计调查工作和GDP核算工作越来越准确,特别是服务业的统计越来越健全。
马建堂补充说,第一次经济普查以后对GDP修订幅度比较大,主要是当时服务业统计比较薄弱,最近几年大力加强了服务业的调查统计,所以普查以后对GDP修订的幅度才越来越小。
经济增速调整有限
除了调整2013年度经济总量,中国还将利用新的普查资料修订此前年份的经济总量。
前述相关负责人对透露,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对2013年以前的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同时,各省GDP数据修订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一般而言,GDP的调增量是两次经济普查间经济总量增加积累而来。因此,过去五年各年的经济总量均会通过普查资料基础上同步扩大,从而经济增速可能被有限的调整。
第一次经济普查后,中国将2004年GDP增长率由原来的9.5%修订为10.1%;第二次经济普查后,中国将2008年的GDP增速由原来的9.0%修订到9.6%。
至于此次普查资料是否会影响到2014年GDP增速,该负责人明确表示,2013年GDP修订后,会影响2014年GDP总量,但基本上不影响2014年的GDP增长速度。因为计算2014年GDP增长速度时,对于普查后增加的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按所在行业统一可比的增长速度计算。从前两次经济普查看,2004年和2008年普查后,GDP总量比当年初步核算数分别增加16.8%和4.4%,但2005年和2009年GDP增速基本上都没有受到影响。
据从国家统计局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在每年年初所公布的上年GDP初步核算增速是利用主要经济指标通过相关指标推算法计算得到,因此基本不会对2014年的初步核算数的增速产生影响;其后,国家统计局会依法根据详尽的企业财务资料进一步测算GDP的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数,从而得出2014年经济的确切增速。
上周五的中国央行研究局工作报告预计,今年经济增7.4%,是1990年来最慢的一年。
此次修订不涉及R&D支出调整
注意到,早在中国本次因为普查调整GDP总量数据前,美国也调整了GDP数据。
当时,美国按照五大国际组织所颁布的《国民账户体系》制定了新的GDP核算方法,改变了研发支出(R&D)和娱乐、文学、艺术品原件支出以及养老金计划赤字、住宅所有权转移成本等的处理方法,其2012年GDP总量增加了3.6%,即5598亿美元。
包括高盛高华在内的一些外资机构曾预测,中国也会尽快应用这一新方法。
但前述负责人表示,美国等国所采用的新方法实际是在数十年的研究基础上才实施的调整,而基于中外不同的统计基础,中国对于新方法的应用还处于探索中,因此没有在今年就实施上述调整。
中美经济总量差距仍然明显
虽然中国调增了去年的GDP总量,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2013年,美国的GDP总量大约是16.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按照当年平均汇率则为约9.2万亿美元。即便加上此次调增的1.9万亿人民币,两者差距仍然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