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过了今年,Flash就正式宣告“死亡”,一些Flash时代留下的经典小游戏却并没有跟玩家们彻底告别。你可能还记得精通十八门武艺、会用机枪的“火柴人”,或是一身横肉、擅长“狂扁小朋友”的面具男孩,在原作者转型成独立制作人后,这些小游戏中的许多还有下文,它们大多被改编为独立游戏继续发挥着影响力。它们也许彻底脱离了Flash的框架,却保留了经典的玩法、角色形象,仍旧亲切。
去年曾经火热过一阵子的《我的朋友佩德罗》就出身自Flash游戏
“狂扁小朋友”是个错误翻译,这款游戏的名字直译过来是《我爹和我》
从Flash短片发展来的游戏系列“MadnessCombat”将在今年发行新作。可能你并不熟悉“MadnessCombat”这个名字,但假如改成“机械小兵”,或看一眼这位带着红色护目镜的家伙,大概就能唤醒一些记忆了。
他曾经做过“机械小兵”的封面,即便游戏本身并不叫“机械小兵”
和机械无关的“机械小兵”
椭圆形脑袋、圆筒状躯干、悬浮在空中的双手以及硕大的皮鞋,“MadnessCombat”系列经典的Q版人物形象比火柴人要复杂多了,不同部位区分明显,而且可以“模块化”地换头换身体,方便地组合换装出多种人物形象。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简单粗暴的画风,在搬运外国Flash小游戏的网站上,它们被套上了“机械小兵”“疯狂机械手”这种听上去就很暴力的译名,基于不同玩法,它们还会被称为“机械小兵竞技场”“机械小兵经典版”,甚至是“怪兽猎杀者”……
这种形象“机械”吗?拿着枪的角色就可以叫小兵吗?硬说的话也算……
当然,还有各种“无敌”和“变态版”,内置作弊器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就像是许多经典Flash系列的遭遇那样,小游戏网站的编辑们会无视游戏的正经标题、给它们标上完全错误的数字顺序,甚至把其他类似的系列合并过来……是的,在这些被一股脑称为“机械小兵”的Flash小游戏里,不止有“MadnessCombat”系列,还有另一款画风和玩法相近的经典Flash小游戏“Thing-Thing”系列。两个系列风格都很独特,内容也足够精彩。
“Thing-Thing”系列出自制作人肖恩·麦基(网名Weasel)之手,年开始上传到各大Flash游戏网站。按当时标准来看,系列首作并不算精彩,画面简单灰暗、人物动作僵硬,剧情流程也不够长,故事老套得不行:一位身世不明的囚犯突然杀死了面前的医生,然后拿起他的手枪打破天窗,一路上逃亡并杀死拦路的守卫……似乎是款没什么意思的游戏,对吧?
《Thing-Thing》的第一幕,许多优秀的小游戏系列刚开始都这么简陋
至少在当时,为《Thing-Thing》提供赞助的免费小游戏网站CrazyMonkeyGames看到了它的潜力。在推出首作后,CrazyMonkeyGames又接连赞助麦基推出了《Thing-Thing2》《Thing-ThingArena》以及外传性质的《臭豆编年史》(TheChroniclesofStinkyBean),在这些后续作品里,“Thing-Thing”系列的战斗系统愈发完善,人物也越来越多。到了系列的第5、6部作品,也就是《Thing-Thing3》和《Thing-ThingArena2》以后,这一系列变得精彩起来。
“Thing-Thing”系列是横版射击游戏,亮点在于对血腥细节和不同枪支的表现。在后续作品里,围绕这些细节的增强越来越多,游戏氛围更加刺激过瘾。
在游戏中,角色被命中后不止会飙血,血还都会溅在墙上;霰弹枪可以将脑袋打爆,头骨的破碎清晰可见;毒气弹可以将人溶毁成白骨,枪榴弹能把人炸成碎片,枪声和角色射击时的手部动作(后坐力反馈)都很逼真。
《Thing-ThingArena3》:不同武器有自己基于现实的名字和造型,它们可以跟拾取的第二支武器组成双持,还能拾取相同口径的武器实现弹药补给(就像“使命召唤”系列那样)
《ThingThingArenaPro》:单张地图不断刷怪的同时还会给玩家一些探索、解谜、击杀数量等小任务
和许多射击游戏不同,“Thing-Thing”系列中后期的作品中会在画面里保留射击后的弹壳、替换的弹匣、打在墙上的弹孔以及死去角色的尸体、血迹。出于性能考虑,绝大多数射击游戏只会保留部分上述细节,但保留这些细节对Flash小游戏来说不算什么困难。
当然,细节只是调味,出色的玩法才是它被国内盗版小游戏网站钟爱的重要原因。“Thing-Thing”系列实际上分为两种不同玩法,一类作品以线性流程为主,另一类专注于单人“无尽模式”,质量都很好。
不断有人尝试挑战《Thing-ThingArena3》丧尸模式的最高纪录
主打线性流程的《Thing-Thing4》拥有系列中最好的剧情和最长的流程,在横版射击之外,还加入了少许探索、载具追逐元素以及Boss战,整个玩下来,质量不亚于一款制作精良的独立游戏。“Thing-ThingArena”系列的无限刷怪模式听起来单调,但在大量过瘾的细节加持下令人爱不释手。
《Thing-Thing4》的画面更精良了
《Thing-Thing4》的追逐戏
人们对这一系列热爱有加,有人专门保存了它的音乐,有人因它回忆起中学时代
“Thing-Thing”系列质量不断提升,玩家越来越多,但自年的《Thing-ThingArena3》之后,麦基就再也没有发布新的“Thing-Thing”游戏,像许多Flash游戏制作者一样,他转型开发独立游戏去了,没有让这一系列重新复活的计划。失望的粉丝们只能自己为续作书写剧情,让它活在自己的畅想中。
没有迪吧的“暴力迪吧”
相比“Thing-Thing”的戛然而止,“MadnessCombat”系列则生命力顽强。前者加起来只有9部游戏作品,一条故事线,后者则拥有近乎无限的作品和故事线。这倒不是因为系列创作者马修·大卫·乔丽(网名Krinkels,有些国内网友管他叫老K)有多敬业,而是因为他在免费Flash小游戏网站Newgrounds上发布“MadnessCombat”系列后,许多网友根据他的作品玩起了同人创作。起先,老K认为这是抄袭,但没过多久就默许了这些创作,甚至觉得做得人越多越好。
在Newgrounds上,可以搜到大量以“MadnessCombat”为主题的同人创作,有游戏,也有其他艺术作品
想分辨“MadnessCombat”系列人物(左)和“Thing-Thing”(右)系列人物非常容易,前者当中绝大部分人物的五官都以一个十字记号代替,就像任何一个热衷画漫画,却没有功底的小朋友画出的五官那样简单又可爱
心宽可能并非老K允许同人创作的唯一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成品质量上还没人能超过他。自年开始制作这个系列,老K基本上每年都能更新“MadnessCombat”主题的短片,凭借过瘾的打斗、射击场面以及溢出屏幕的暴力描绘,“MadnessCombat”吸引了大量粉丝。年前后,它被Flash小游戏“闪客快打”系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