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的样子吗?因为职业的关系,小岛直到现在仍有很多机会在考场上看到不同年纪的孩子在考试结束最后1分钟时“努力”的样子,他们有的赶在最后交卷前奋笔疾书,有的已然放弃最后的挣扎,静等考试结束。
以前一直以考场上的考生基本就那两种,但是直到监考到美术生的考场,小岛这才发现了“新大陆”,美术生考场上最后1分钟的表现可比其余时间的表现精彩一万倍,他们的表现堪称“神”操作,而他们的老师在面对他们的表现,更是怒言:别说我是你老师。那么美术生考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耐心往下看。
不可描述的一副面孔
素描头像是美术生学习路上永远的“陪伴者”,虽然好似朋友般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所有的美术生都会笑脸相迎,原因就是它太难画了。绘画中不仅需要体现出它的造型结构,还要时刻区分面部的黑白灰关系,这对于一个初学美术素描的学生来说,实在是有苦不能言,面对这门科学,美术生的内心OS估计是:皇上,臣妾做不到啊!
因此在考场上直接翻车了,磨磨唧唧擦了画、画了擦,好不容易在考试的2个小时59分内画完了眼睛,听到监考人员说还剩最后1分钟要交卷的时候,三下五除二的一口气画完了鼻子和嘴巴。嗯,这样的搭配你看得还习惯吗?
就这样默默的看着你
任谁看该美术生的额这幅画都是下了功夫的,对人物眼睛的神态细节刻画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情,但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人物眼睛的刻画太过于认真,导致时间完全不够用,最后1分钟只能简笔画一样勾勒出了模特的嘴巴。虽然比上面一位同学画的内容丰富点,但是绘画讲求画面的一个完整度,也就是说即使单个部分细节刻画得再标准,但完成度不够也是不可以的。
芝麻绿豆大小的眼睛芝麻绿豆大的眼睛
这幅画任谁看都能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面部五官与面部整体比例严重失调,而且这张画好像并没有画鼻子,而且就连头发塑造的都不够完美。也是,最后1分钟才把眼睛和嘴巴补齐,画成这样也算不错了。虽然可能学生会认为该有的都有了,但他们的老师可就暴躁了,看到学生考场上画成这样,直接怒言:别说我是你老师。哈哈,可想而知,这位老师得有多么的愤怒。
浓眉大眼充满异域风情
要说整个考场没有一位美术生画的凑合能看得,显然不太现实。上图这张作品是可以说是几位“神”操作选手中唯一比较能平息美术老师怒火的作品。但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位美术生的作品完成度虽高,但依然是不完整的作品。放眼望去,人物的头发没有塑造出来,脖颈肩的穿插关系也表现得不够完美,但相较于其他几张作品来看,这张作品还是比较优秀的。
其实从这些作品中很容易看到这些美术生们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考试时间没有进行一个合理安排,若光是依靠最后1分钟的时间来“恶补”那你远远不够的。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听一听专业的美术老师怎么说,以素描头像写生为例:
1、观察对象(10~20分钟)
仔细观察模特的性别、年龄、五官等外在特征,明确光源位置,记住自己对模特的第一印象。
2、开始构图(30分钟)
构图好坏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写生技巧的好坏。一张优秀的素描头像,画面的构图要饱满、主体要突出,这些是进一步确立人物形象的前提。
特别注意:人物要在画幅居中或稍偏上的部分,根据所画人物面部朝向选择留出适当的空间位置,以达到视觉上的开阔感和空间感。
3、确认人物比例和透视关系(40~50分钟)
确认人物头颈肩三者的穿插关系是否准确舒适,概括人物面部结构形态,确立基本构架。因为这一阶段完成的好坏决定头像整体框架结构是否合理准确,因此可以用较长的时间去认真揣摩。
4、人物塑造(60分钟)
该阶段重点利用线条和明暗关系区分人物的形态及结构特征,深入刻画人物个性特征。需注意人物面部骨点分布是否完整,特别是转折处的关系是否正确;再来要注意面部肌肉的走向,特别是五官处的肌肉,例如眼轮匝肌、颧骨肌肉、咬肌等部分。
这个阶段的完成度可以看出该幅作品的深入程度,是写生的重点阶段。
5、最后调整阶段(30分钟)
这个阶段是最后的调整阶段,亦可以说是画面加强阶段,查缺补漏。观察画面,强调画面的整体感,检查黑白灰关系是否明确,总之要让画面整体舒适和谐、生动形象。
以上的时间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写生实际过程稍作修改,但总之一句话,时间不等人,有限的考试时间别人可以完成,那么,你也一定可以。
被无数网友怀疑经过ps处理的12张照片,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