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萧萧数笔绘就神仙中人梁楷减笔人物
TUhjnbcbe - 2024/12/15 18:08:00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萧萧数笔绘就神仙中人——梁楷“减笔”人物画

▲《六祖伐竹图》(局部)

“李白斗酒诗百篇”,醉酒的李白,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里,他的胆识和才气,融在酒里,飘在诗中……幻化出一个任情恣性的诗仙。

醉酒的李白,吟诗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

南宋画家梁楷,留下一幅《李白行吟图》。作品只以寥寥数笔,勾画出诗仙侧身仰面,诗情满怀,纵思运句,飘飘欲仙的形象,简而不凡,为后人留下无限遐想。

▲李白行吟图--梁楷

《李白行吟图》由大块的墨色渲染而成,人物面部则以简练精确的笔触,勾勒出五官外形。劲直的发丝和微翘的胡须则以大笔侧锋描绘,再勾勒些许细线,丝丝可辨,体现出毛发的质感。

▲头发、胡须丝丝可辨

人物肩部以下,占据画面大半部分的长袍,则用大笔侧锋浓墨急速书写。用笔粗放遒劲,头部则用笔轻盈流畅,表现出线条不同的速度感和力量感,寥寥几笔,信笔而成。

一个纵酒飘逸、才思洋溢的神仙形象便呼之欲出。微微仰起的头部及背在身后的双手,则生动表现了“行吟”的主题。

▲寥寥几笔,信笔而成

除了《太白行吟图》之外,梁楷还以同样的手法,创作了一幅《泼墨仙人图》。

画中人物,是一位不衫不履、袒胸露怀的“醉态仙人”。他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像是行走在云雾之中。

仙人额头宽广,占了整个面部三分之二的面积,而面部五官——眉、眼、鼻、嘴簇拥成一团。看上去胡子拉渣,却是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画中仙人超凡脱俗又诙谐幽默的形象,活灵活现。

在衣袖与裤子的描绘上,画家运用了大笔侧锋书写,衣袖墨色较淡,裤子则用了较重的墨,深浅比照,无须用线勾勒概括,生动地表达了人物身形。

▲梁楷《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后世研究者也认为,“泼墨仙人”的这一称谓并不恰当,其中的人物更可能为布袋和尚一类的禅宗人物。

▲乾隆御题

实际上,《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这类作品,代表了南宋末年逐渐兴起的禅宗人物画的风尚。

▲面部五官簇拥成一团

梁楷是谁?他为何能画出如此飘逸洒脱的作品?他的“减笔画”又是如何形成的?

梁楷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画家,他的人物画在继承前代绘画基础上,开启一代新风,堪称独一无二。

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对梁楷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梁楷,东平相义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

▲梁楷《布袋和尚》上海博物馆藏

从这段介绍可知,梁楷就如画坛诗仙,他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他曾经任职画院待诏,画技高超,画风潇洒。

可以想象,这位嗜酒狂放、不拘礼法的画家,酒后纵情驰骋,挥墨作画,必定也如醉酒的太白一样,思如泉涌,才情横溢。

梁楷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中之气,从画中李白的身上,观者仿佛也看到梁楷的影子。

▲《布袋和尚》(局部)

梁楷的传世作品并不多,但题材涉及山水、花鸟、佛道人物等,而最被称道的,还是他的减笔人物画。

后世研究者认为,梁楷作品的风格,经历了从“精细之笔”到“草草之作”这样一个前后变化过程。一般认为,其描绘精细之作年代较早,而减笔、泼墨之类豪放的绘画,是其晚期作品。

梁楷早期作品,造型准确,描绘精妙,此类作品包括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八高僧图》,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释迦出山图》等。

▲梁楷《释迦出山图》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

《紫桃轩杂缀》中记载:“梁楷写佛道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

梁楷的这类作品,多属画院院体画风,严格遵循宫廷绘画传统要求,除了对所描绘对象的精心刻画外,更注重场景内容的表现和人物面容神态精神性的描绘,通过精确造型,达到人物“传神”的效果。

▲梁楷《八高僧图》上海博物馆藏

不过,梁楷最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萧萧数笔绘就神仙中人梁楷减笔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