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后,集团军辖内编有勤务支援旅,这是什么旅?有什么优势?
各个时期的体制编制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反映的是一支军队的装备水平。整体来看,装备水平越高,编制人员越少,体制编制必然也会随之调整。我军自年组建24个集团军之后,体制编制调整从未停止,一直紧跟时代脉动。
▲我军某勤务支援旅
军改后,我军各大集团军辖内无一例外地都编有勤务支援旅。说实话,“勤务支援旅”这几个字大家都认识,可组合到一块就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为此,笔者给大家说一下勤务支援旅究竟是什么旅?都有什么优势?
首先,笔者先为大家解释一下何谓“勤务支援旅”。勤务支援旅是我军军改之后的产物,如何诞生的?这还要从年新一轮军改说起。彼时,中央军委将18个集团军重组为1个,实行“军—旅—营”体制。
由此,旅经成为了我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我军现有1个集团军,基本上都是“6+6”的体制编制模式。第一个“6”很好理解,就是各型合成旅,第二个“6”具体指哪些?包括特战、炮兵、陆航、防空、勤务支援、工化。
▲我军某工化旅
但是,并非所有的集团军都遵循“6+6”模式。譬如,中部战区陆军第8集团军、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除了“6+6”之外,辖内还编有空中突击旅。至于为何组建空中突击旅,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一时半会说不清楚,笔者不做过多赘述。
其中,勤务支援旅是我军在军改之后组建的新型作战力量。绝大多数人初闻“勤务支援旅”,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类似于后勤保障部队的旅级单位。实则不然,勤务支援旅汇聚了通信、电子对抗、后勤保障、装备抢修、警卫勤务等数十个专业,后勤保障只是其诸多业务之一。
▲我军某勤务支援旅部分装备
通过各类专业的名称,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出勤务支援旅具体是做什么的。勤务支援旅突破了以往各要素间“各自为战”“几台车+基础通信网”的传统格局,主要遂行战损救援、行动支援、战斗保障等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集团军一级有勤务支援旅,合成旅一级还有勤务保障营,合成营一级也有支援保障连。各级支援保障力量都有一个共同点,专业齐全、能力全面、长攻善守,这也符合未来战争的发展需要。
大家可能殊为不解,勤务支援旅都有哪些优势?据笔者考证,勤务支援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可以减轻军部机关的压力;
军部是集团军的“大脑”,专司主营谋打赢是其唯一的目标。大军区时代的军部,不仅要负责“战”,还要负责电子对抗、通信、装备抢修等直属分队的“建”,有限的精力被分散了。
▲勤务支援旅演训
勤务支援旅组建以后大不一样,综合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军部压力也大为减轻。如此一来,勤务支援旅成为了军部指挥机关名副其实的“五官手脚”,担负指挥所的保障和多种支援任务。
二、攥指成拳;
纵观世界各大军事强国,尤为重视专业化、精细化、体系化的建设,我军也不例外。大军区时代,电子对抗、通信、装备抢修等专业化队伍,属于集团军的直属分队,相对来说比较分散。
▲我军某合成旅演训(一)
军改之后,集团军下辖若干合成旅,机动能力大幅度提升,没有一个高效运转的专业化旅,体制编制的制度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为此,我军组建了一批全新的专业化军、兵种,旨在攥指成拳,实现攥指成拳、合力制胜。
三、强化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由上文可知,勤务支援旅汇聚了数十个专业,旅级建制内平时统一训练调配,可以实现“1+1>2”的效果。这一点,跟我们职场中屡屡提及的“抱团取暖”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个该怎么理解?
▲勤务支援旅专业分队
说得通俗一点,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一群专业的人聚集在一块,可以干更大的事。未来战争样式复杂多变,也需要勤务支援旅这样的新型作战力量,为集团军的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战术支撑点。
最为关键的是,我军各大集团军无不向着打造“全域作战、立体攻防”的新型陆军而努力,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所谓“步调一致,联合制胜”,于新型陆军建设而言意义深远。
▲我军某部合成旅演训(二)
综上所述,勤务支援旅是未来战场上的“多面手”,也是各型合成旅实施地面突击的强大后盾,更是军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机动作战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机动作战力量”不能跟“预备队”划等号,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勤务支援旅不仅是战斗队,也是一支肩负神圣使命的“奇兵”,在集团军辖内多兵种协同作战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故,勤务支援旅也不是大家想的只管后勤保障那么简单,而是我军诸兵种合成建设理念的直观体现。
参考资料:
[1]《做好陆战场勤务支援保障》(解放军报);
[2]《陆军险难课目演练锤炼勤务支援作战能力》(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如何?到年终考核现场去看看吧》(中国军视网);
[4]《陆军勤务支援旅专业技术干部军事职业教育》(郭昊陈强崔彦军·〈国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