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朋友最近经常向我哭诉孩子变得不正常了,时不时便会眨一下眼睛、缩脖子、抖肩膀。起初朋友以为孩子只是眼睛不舒服或身体皮肤瘙痒,便给孩子用了眼药水和润肤药膏。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孩子没有任何好转,甚至越发严重了。
朋友与孩子沟通过,孩子说他控制不了自己,而且学校同学都笑话他的动作以至于孩子都不愿意去上学了,整日待在家里闷闷不乐,这下可急坏了全家人。
其实朋友孩子是患了小儿抽动症,也称多发性抽动综合症,这是一种不自主的、突发的、无节律的多部位、形式多样的运动抽动。
同时还可能伴有爆发性的发声等情况。具体症状有如下几种,家长可以对照观察自家小孩有无这种现象:
第一种、运动性抽动
一般表现为面部器官的抽动,如眨眼、斜眼、嘟嘴、咧嘴、皱眉、耸鼻等作怪相动作,随后会逐渐发展为肢体抽动。
如缩脖子、搓手、扭臂、抖肩、抖腿、踮脚、投掷假动作等;其中眨眼是小儿抽动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小孩子发作频发,每日甚至会抽动数百次之多。
第二种、发声性抽动。
如果运动性抽动不加以治疗,那么个别孩子便容易继续出现发声抽动,是因为喉部肌肉抽动导致的异常喉音,如清嗓子、吼叫声、嘿嘿声、吐痰声或骂人等。
第三种、心理行为障碍,即人们俗称的强迫症以及注意缺陷障碍。
强迫症主要表现在诸如不停洗手等重复性动作;或不由自主想像一些不存在的想法,这些行为反复干扰孩子。注意缺陷障碍是指小儿无法长时间做某件事,注意力无法集中,以致学习状态不佳。
除了上面几种情况外,小儿抽动症还表现为孩子易怒、忧郁、焦虑、恐惧、消极等情绪,患儿无法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以至于不合群、没有朋友。
01小儿抽动症的危害
小儿抽动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不过医学专家经过研究认为,病因可能与遗传基因、神经病变、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相关,也有可能是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而一些家长并不当回事,觉得孩子抽动只是紧张或者玩闹模仿,长大自然就好,根本没必要危言耸听,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遗憾终身。
那么抽动症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个危害:影响孩子的形象。如果孩子长期歪嘴、耸肩、扬眉,面貌就会发生变化扭曲,影响五官健康发育。
第二个危害:影响孩子的学习。抽动症患儿经常不自主地做怪动作,会造成其注意力分散,无法专心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有可能被学校拒收,入学无门。
第三个危害: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抽动症患儿经常会遭人耻笑,认为他们是不正常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是最容易被欺凌的,长此以往孩子要么会变得自卑懦弱、要么会狭隘暴躁,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第四个危害:影响孩子社交。孩子随着年纪增长,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会更大,如果在青春期、乃至步入社会前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孩子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会严重影响孩子发展。
如果你家孩子出现抽动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孩子调理改善,不能任其自由发展。治疗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心理行为治疗。
首先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一份理解,耐心、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让其知道自己的症状是可以改善治疗的,加强孩子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自闭心理,鼓励孩子走出去、多与朋友玩耍。
其次如果孩子在学校备受歧视,家长要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与校老师多沟通,请老师多帮忙照顾孩子的不良情绪及学习上的困难,同时配合教育学校里那些经常歧视、嘲笑、讥讽患儿的欺凌行为。
最后如果上述行为无法缓解,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借助心理医生专业化的调节与疏导,帮助孩子打开心扉、消除心理压力。
二、药物治疗。
如果心理疏导无法改善孩子的抽动行为,那么家长就要带着孩子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或其他方式的治疗了。
第一类为西药类治疗:主要分为抗精神病类、抗抑郁类、神经类等等,这些药物是针对不同症状而区别治疗的,有的可以单独使用,有的需要搭配使用,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服用,切忌随便自行去药店乱买乱服。
第二类为中药类:虽然目前尚无医学数据证实可以治疗抽动症,但中医方式或药物却可缓解抽动症状,孩子可以带孩子到正规的中医药机构,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第三类为神经调控治疗:即类似于颅磁微电流刺激,这种治疗多是在上述治疗无果后,医生建议治疗的方式。
90宝妈说寄语:
日常生活中,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焦虑,配合医生进行专业治疗的同时,也要合理调配孩子的一日三餐,保证孩子的营养健康均衡,少吃零食、避免含咖啡因的饮品以免孩子亢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