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1岁半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觉知觉活动,是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
儿童观察事物是通过各个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从发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能力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注意到的事物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识别大小教小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开始可选择形状类似,大小差别显著的物体来练习,如大娃娃与小娃娃,大杯子与小杯子等。
识别形状可用同种颜色的纸板,剪成两套形状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椭圆形,让小儿和家长分别拿一套,教小儿把他手中的圆圈重叠到家长的圆圈上,指给他看,这两个圆圈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的。
再让他把圆圈与其它形状的纸板比较,告诉他是不一样的。
识别颜色先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一次教一种颜色后,教会后再教另外一种。
2、发展幼儿注意力
注意力的稳定性幼儿注意力短暂,不稳定,成人应帮助小儿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于一个物体上或一种游戏中。
如小儿玩皮球一会儿就扔掉,正要开始做其他的事情,母亲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儿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转,或对着墙壁滚动皮球,使皮球碰向墙壁自动滚回来,或用球投篮等。
扩大注意的范围教注意物体之间的联系,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
在培养小儿观察力时,应多带小儿接触大自然,注意引导孩子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教小儿看日出日落,风吹草动,听鸟语、闻花香等等。
3、记忆力的培养
小儿的记忆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积累而成的。有了记忆,小儿才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进步。
实物记忆练习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
强化记忆练习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与婴儿本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来训练他的记忆。可教小儿认识爸爸、妈妈,自己的名字、五官和身体的主要部位,间隔一段时间,情景再重复。
4、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儿的思维活动是以周围的实物和具体的活动为基础的。
因此,在促进婴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给小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的环境。
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语言指点并巩固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取得成果,帮助他用动词如伸出、倒转、挪动等来表达他找到的解决办法。
词可以帮助孩子自己选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扩大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使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小儿用同种玩具进行不同的玩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儿注意观察一种物体的多种用途,以发展小儿解决问题的技巧。
如教小儿用钥匙可以开锁,也可以撬开奶粉罐上的铁盖,捅开饮料瓶口的纸封,还可以当笔在泥地上画画等等。筷子是用来吃饭的,但偶尔也可用它搅拌浆糊、药液,甚至当灯笼的提手等。
5、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辨别音响给孩子听不同的声响,让孩子判断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手影表演成人可利用灯光或阳光下的投影用手做成小鸟飞等动作,引导小孩子观看、想象。
看图片通过看图片,认识图片中的人物、物品,说出是谁?,在做什么?,是什么东西?,做什么用?。
1岁半-2岁
1、观察能力的培养
培养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如游戏时说:球在箱子里。,小车在箱子外面。等等。
辨别多少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比较高矮让小儿看爸爸比妈妈高,孩子比妈妈矮。
用玩具比比看,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或直接带小儿到动物园实地比较一下,也可看动物的画片,如小乌龟和小兔,猴子和长颈鹿,谁高谁矮?若小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是不是比长颈鹿更高了?
指导小儿观察事物的特征,有助于随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带小儿观察动物、自然景物,如小猫在吃什么?,它怎么叫?,小鸟在哪里?,自然:红色的花在哪里?闻闻看什么东西香香的?。
2、记忆力的培养
词汇记忆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实物记忆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3、思维训练
1岁半以后应在孩子的游戏中增加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促进小儿思维发展。
比较大小用套蛋、套塔、或大小不同的纸盒等玩具,教小儿依尺寸的大小,将小尺寸的套入大尺寸的玩具中,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比较、概括、并做简单的分析。
按颜色特征将物体归类在游戏中,成人可让孩子在各种颜色的物体中,将指认颜色的物体找出来。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按颜色分别放置物体。
例如,将红色的木制小球放到红色盒子中,而将蓝色的小球放到蓝色盒子中去等等。
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小儿用小锤子将小木板钉进潮湿的沙土中,用木棍将手拿不到的环拉到跟前等。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模仿游戏游戏能促进孩子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成人可指导幼儿模仿日常生活情节的游戏,开始可由成人设想游戏的内容指导幼儿游戏。
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绘画,不仅可以发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手部小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进而可以逐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感受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能力。
绘画还可培养幼儿独立活动和专心做事的好习惯,促进智力的发展。
培养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扩展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各种不同事物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情感和智力的发育。
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其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可通过培养孩子区分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熟悉的歌曲、有趣和有节奏的乐曲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
2岁半-3岁
1、观察能力的培养
(1)观察事物的特性
比较长短也可在纸上划线段,教小儿比较长短。还可比较长裤和短裤,长袖衫和短袖衫,长铅笔和短铅笔,长凳子和小方凳等。
比较厚薄让孩子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更厚一点的书,同孩子比较,说我的书比你的书厚。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孩子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孩子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类推。
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你的书比我的厚。这种游戏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综合比较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近似事物中的不同点和不同事物中的相似点,来培养小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2)发展幼儿注意力
教小儿按成人的指示、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一种游戏。成人提示任务越具体,就越容易引起幼儿集中注意,明确注意的目的,在儿童完成作业时成人可不断给予帮助,赞许,鼓励幼儿正确的行为,表扬孩子的成绩。可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积极性,鼓励他集中精力。
2、记忆力的培养
利用游戏培养记忆力将几种幼儿熟悉的玩具,如小动物、汽车、球等摆在桌子上,请小孩说出玩具的名称,然后用布把玩具盖上,成人从盖布下取走一个玩具,再将盖布打开,让幼儿看一看,少了什么玩具。
也可以地上放几个圈,每个圈中放一个小动物玩具,表示小动物的家,然后让幼儿记住每个动物家的位置,并请小动物出来玩,最后再叫幼儿将小动物逐个送回家--即原来的位置。
图象记忆让孩子看一张画有数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开始时时间可长些,逐渐减少看的时间,然后将图片拿开,让孩子说出图片上有哪些动物,如果孩子记住的不多,还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记忆的方法如,有翅膀、能飞的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儿记忆如小儿游玩回来,让孩子回想一下玩了什么东西,遇上了什么人,经过了什么地方,等等。
还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小儿按成人说的先后次序去做,逐渐可用语言指导小儿按指令先后做更多的事情。
3、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会数数并理解数量的概念利用语言促进思维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了直观具体性思维,并有了简单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会对各种物体或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概括。并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经常用为什么?、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办?等,引导小儿思考。
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从而教会孩子去思考、推理并学会应当怎样做,如冰糕一直拿在手中会怎样?让孩子先预想一下事情的结果后,做做实验看看。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角色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加强,孩子逐渐能理解并模仿人们之间的关系。
此时可引导小儿做扮演角色的游戏,可以让他注意现实生活中角色的特点,来丰富他的游戏情节。
如上公共汽车观察售票员是怎样工作的?到理发店理发,留心观察理发师的一举一动,等等
绘画在幼儿能画出一些线条和形状后,成人可引导小儿将他所画的东西同实物作比较,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在绘画中想象、构图。
音乐培养孩子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孩子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并要求孩子在唱歌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歌曲提供的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和孩子一起“玩”出认知,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