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情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人际关系,谁能一眼看穿全局,谁就能占据主导地位。
想要拥有这种“透视眼”,那么就得具备这项能力——观察力。
拥有这项能力,在面对任何事情时,就总是能够很快搞定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试想,如果连观察都不够透彻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思考和行动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值得庆幸的是,观察这项能力,它不像智商,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锻炼不断提高的。
《观察的艺术》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帮助我们提升观察能力的书,书中用个小练习,让你每天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来练习,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专注、更敏锐,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灵感,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这本书曾获得了《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等权威媒体的一致推荐,还曾荣获年美国最佳商业图书奖。
作者保罗.沃克是一个专栏作家和记者,长期深耕于设计、商业、艺术等领域,通过和很多顶级的艺术家和商业人士取经,总结了一系列提升观察能力的小练习,浓缩在这本书里。
通过这些练习,每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拥有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一、用心观察的效果令人惊叹
在哈佛大学教授詹妮弗.L.罗伯茨开设的艺术史课上,她给学生们提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选择一件艺术品,然后静下心来观看3小时。
起初,学生们很抗拒,觉得根本就不用不着这么长时间,所以看的时候很容易就会陷入煎熬、痛苦和状态中。
但是当学生们真的花费3小时观看艺术品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从艺术品中看到了前所未见的事物,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认真观察的力量。
詹妮弗说:用很慢、很慢的速度看,能迫使他们注意到最初忽略的东西,有时会改变他们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这个过程解锁了第一眼可能错过的含义和潜在的价值。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本书,花半个小时听完其精华内容,和用一个月的时间精读的效果肯定相差很多;第一次读和第十次读的感悟也绝对是不一样的。
这个道理,绝大多人都明白,但是明白和做到却有着不小的距离。
二、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注意力
如今,生活在一个物质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注意力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
《观察的艺术》告诉我们,是不断增长的欲望和没完没了的待办清单造成了我们注意力的匮乏。
研究显示,现代人平均每隔6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一天下来划手机次数高达次。
不管做什么,效率都“非常高”,半个小时就能听完一本书的精华,看剧至少1.5倍速起,旅游则是到了景点就开始拿着手机“咔嚓咔嚓”、换一个景点接着“咔嚓咔嚓”……
这就导致我们的观察和理解总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自然也就谈不上会有独到的、深刻的观点,我们人生的宽度和深度都大大受限。
而人活一世,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尽自己所能去从外面的世界上获取最多的东西。你的注意力就是你的生命。
如果你把注意力总是跟着别人的节奏来,什么火就跟着做什么,那么你的一生也许就会如白开水一样,平淡而无味。
而如果你能够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身上,那么你将收获一个独一无二的、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人生。
三、如何重塑自我的感知力
想要找回久违的注意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唤醒沉睡已久的感官
你有多久没有爱白天的时候抬头看过天空的云,在晚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呢?
或许你会说,我以前都看了很多遍了,有什么可看的呢?
是的,就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我们已经到了习惯性忽视的地步。
不仅是云和星星,生活中的太多事物都被我们习惯性忽略了,我们眼中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大数据的发达,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观天下,看似视野大大扩展了,但是实则是把我们囿于一个小圈子里。我们就好像那只在井中观天的青蛙一样。
想要拥有出色的观察力,那么首先,就得把我们的五官都给唤醒,让他们变得更灵敏一些。
外出时,可以做一些小练习。当我们行走的街道上时,可以玩一个寻宝游戏,观察一下这条街上有多少个摄像头;在一排商铺的招牌中,哪个颜色最显眼;或者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条街上都有什么声音……
通过这些练习,我们的感官就会变得更敏锐,能够更容易地接收到信息,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自动开启屏蔽模式。
2、与他人建立联系
年,美国很多地方都悄悄地出现了一个“访谈亭”,有十几万人参与其中。两个人为一组,以访谈的形式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你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最伤心的又是什么时候?你人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那个人教会了你什么?……
访谈内容会被录下来,存档到国会图书馆的美国民俗中心,有的甚至还会被拿到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播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访谈因为其真实和纯粹打动了很多听众的心。
像上面那些问题,我们很少会去主动思考,或者跟他人提及。但是通过这种访谈的形式,很容易就让人打开心扉,真情流露。而真实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当然,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与人建立联系的方式。放下手机,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抽离,放在别人身上,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触发,也许就能打开一个奇妙的世界。
3、学会独处
如今,“无聊”这个词,好像已经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哪怕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刻,也很难会感到无聊。打开手机,各种购物、视频、聊天APP,永远都看不完的消息,让我们的独处时间也是被各种各样的事项塞得满满的。
所以,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真得学习一下怎么样独处。
《观察的艺术》讲了一个有点“无聊”的行为。一个热衷于量化自我运动的人,把量化自我这件事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仅把自己的行为都做了量化的处理,甚至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也清点得非常清楚。
这么做不是因为他太无聊了,而是因为他体会到了量化自我这件事所带来的巨大的乐趣。
他为自己所有的T恤建了一个Execl表格,里面详尽地记录自己每一件T恤的颜色、购买时间、价钱、品牌等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他发现原来他并没有想象中的了解自己,除此之外,也改变了他对所拥有东西的想法。此后,他变成了一个更加成熟的、理智的消费者,减少了很多冲动购买和浪费的行为。
独处时,放下手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按照书中的指示,去做一些锻炼观察能力的小练习,然后你会真的看见你自己,看见这个世界。
乔布斯说:当你问有创意的人,他们是如何办到一些事的,他们会有些愧疚,因为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做”了什么,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东西。
不管什么样的身份、职业,观察这项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善于观察,就总能发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希望大家都能够从《观察的艺术》的这本书中得到启发,从而得到一个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你会获得穷无尽的快乐,以及一种美妙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