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代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原来是中医养生七
TUhjnbcbe - 2025/4/7 22:28:00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能不能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45623.html

一、精、气、神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话动的根本。古代讲究养生者.都非常注意精、气、神,如彭祖、孔子、老子等对这点都非常重视,他们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养生长寿的主要原则。荀子认为:“养备而动时,则夭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里包括两层意思:首先是说要注意精、气、神的物质补充,其次是强调不可滥耗‘三宝’。总之,精,气、神三者之问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所起的主要作用也不同。

精: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帚动的物质基础。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使人免于发生疾病。

气:古人将气看作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完成。正因为如此,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归纳了许多养气的经验和方法,如少语言、养气血、戒色欲养精气等。

神:古人很重视人的神,将“神”视为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状况。《黄帝内经》的观点认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

补气.养血.辅阴

养气先补血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气与血,其实是异名同类,只是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如果要补气养血的话,应该是补气在先,而养血在后。

首先.血的生化过程离不开气化,无伦是饮食特质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的过程,还是精转化成血的过程,均需要依靠气的作用。

其次,血液在脉中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最后.气对血液具有统摄作用,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气的统摄作用主要是由脾气来实现的。如脾气虚,不能统血,临床上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被称为“气不摄症”。

养阴先藏阳

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阴气一般多生于秋冬之季,所以说养阴秋冬季是最好的时节。然而,要养阴首先要藏阳。那么怎样藏阳呢?比如脾【胃),白天阳气主要用于脾《胃)消化食物,而晚上阳气主要用于滋养脾(胃)这个器官。所以说要养生就要懂得养阴,而养阴又首先要藏阳。

经络通达

经络畅的作用

人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能够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五脏六腑到形体官窍配合运转。那么,它们到底是靠什么指挥、联络的呢?中医认为,经络有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远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等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完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畅通,气血充足,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胡阳调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也是中医所说的“阴平阳秘”。生病就是正常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阴阳平衡被打破.如此必然会影响经络,一旦经络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相关的脏腑也就难逃一劫。

调理经络防百病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倡“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可见‘未病先防“至关重要,所以养生除了颐享天年,还有个更现实的目标就是防病保健。

防病保健最根本、便捷的方法就是调理经络。在一些部位进行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都可以通过经结作用于体内。

经络踩背或推拿是循着人体经络的走向进行重点刺激,对经络系统的走向进行重点刺激,对经络系统和脏腑功能进行调节疏导,协调阴阳,拔乱反正,清湿热,利水湿,助脾运,活气血,使人体湿浊排解,气机通畅,阴平阳秘,达到疏通和保健的目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原来是中医养生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