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交流微信群 http://www.olandoweb.org/chaoliu/xinchao/1355.html文字内容较长,各位读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医生篇”或“患者篇”参阅。—医生篇—从古至今,社会对于医生的要求就不仅仅是合格,而是非常严格,因为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性命攸关的角色,来不得半点马虎;临床必须态度和蔼、悉心诊治、业务娴熟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明代名医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更是提出“医家十要”,要求医生必须做到“存仁心,通儒道;精脉理,识病原;知运气,明经络;识药性,会炮制;莫妒忌,勿重利”。(小编反思了一下,如果按照一项10分,小编勉强算是及格了……)刘老师亦经常在门诊告诫我们学生,不要总是以效果慢为理由给自己开脱,治病效果慢那是没有找对治疗的方法。我们要时时刻刻多学习、多钻研,寻求快捷有效的诊疗方案,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还要努力成为一个好医生。而作为现代的中医,光靠这些恐怕还不够,还得会科研,能科普,精临床,善沟通,懂管理,能中能西。1.会科研科研虽然被不少的中医所诟病,但我觉得科研对于中医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中医历来都是兼收并蓄,现代科技发达,我们为何不能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科研把中医一些难于弄明白的内容进一步地了解清楚,解释其中的机理呢?所以做一个会科研的现代中医挺好。(小编:关于这点见仁见智,有些时候科研是一种必要手段,懂的人自然知道其中的机要,作者此处用“会科研”来概括,与“精临床”对比,就知道孰轻孰重了。)2.能科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对于中医知识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若能把中医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简单明了、短平快的文化快餐,让大众明白,这也是现代中医的一种能力,应该做的一件事情。3.精临床中医的生命力就在于临床,一个中医,您说的再好,若临床不行也是枉然。因此作为一个中医,必须不断地提高临床技能,能治病,治好病,我想这也是很多中医学子的梦想,因为治愈患者的那种自豪感以及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4.善沟通现代医患纠纷比较多,如果一个医生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强,善于和患者交流,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好,同时也是对患者好,理解才能平等,良好的沟通才能医患紧密地配合,达到医患皆认可的诊疗效果。5.懂管理管理患者、管理自己的时间、医院的管理等,医院越大,日常事务越多,只有懂得管理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6.能中能西指的是会中医的同时也会西医,中医、西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刘老师就是这方面的能手,他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就是希望多掌握一些临床知识,提升自己的所学。刘老师常说,不但中医要好,西医也不能太差。—患者篇—医生是一定要合格才行。但是诊疗过程中光靠医生合格是不行的,因为患者康复的快慢,医院的实力、接诊医生水平的高低、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然而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却往往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诊疗中患者是否合格,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那怎么样的患者才算合格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怎样的患者是不合格的。据史书记载,神医扁鹊在治病救人时提出了“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骄恣不论于理”,是指骄横放纵蛮不讲理的人;“轻身重财”,是指重视钱财而不重视自己身体的人;“衣食不能适”,是指生活饮食习惯不听医嘱的人;“阴阳并,脏气不定”,是指气血逆乱,五脏六腑功能出现严重失常的人;“形羸不能服药”,是指身体病弱已经无法服药的人;“信巫不信医”,是指迷信巫术而不信医学的人。其中除了四不治和五不治以外,其他四条不治都是指不合格患者的。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病人呢?明代名医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提出“医家十要”的同时亦提到“病家十要”:“择名医,肯服药;宜早治,绝空房;戒恼怒,息妄想;节饮食,慎起居;莫信邪,勿惜费。”刘老师在门诊温馨提示当天就诊患者的五大注意事项,亦可作为一位合格患者的参考:①不要刷洗舌苔;②如有抽血或进行相关检查,请不要进食早餐,保持空腹;③不要擦胭脂、抹口红、涂指甲,以免掩盖病情,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困难;④不要吃染舌苔的食物和药物,必须防止染苔造成的假象给诊断带来失误;⑤不要使用香水等就诊。要做一个合格的患者,一定要尊重医务人员,如实陈述病史及症状;就医过程中与医务人员全面合作,因为只有患者和医生站在同一条战线共同面对病魔,才能及时帮助患者脱离疾病的困扰,而不是患者时时刻刻提防医生有无多开检查单、有无多开药、有无出差错,如果这样来提防医生,那你又怎么可以要求医生还能帮你全力诊疗呢?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全力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一起并肩作战,尽早战胜病魔,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达到医患之间的和谐。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三年难得师承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师传、徒承和师徒对话三个方面,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作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在3年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学习期间的收获、成果。师传篇精心总结了刘师的学术思想及经方临证经验,尤其是其治疗糖尿病的特色经验和方法,珍贵而实用;徒承篇则是作者自己跟师学习、临证的心悟和提高,丰富而扎实;师徒对话篇则是师徒之间就中医学术传承、经方临证、用药经验等话题的互动交流,生动而有趣。全书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朴实,较好展现了中医师带徒这一传统师承模式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实用性。
作者简介
黎崇裕(~),男,字小裕,号宗谷散人,网名黎小裕。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客家人。首批珠海科普讲师团专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社区医师》“一源多歧话中药”专栏特约撰稿人,《中国民间疗法》杂志青年编委,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外编辑。致力于经方医学和客家中医药的研究。现任职于医院名医工作室,临证擅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等。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作者:黎崇裕。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临证失验别灰心,医术精进正此时
●类风湿怎么办?验案及方药详解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