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康复医学科跟师日记
TUhjnbcbe - 2021/7/20 19:14:00
医院西工院区康复医学科主任,他对中医及中医经典非常酷爱,时常看到他伏案研读中医经典,同时将经典与临床医案融会贯通。在两年的跟师学习中,收获颇多。

年6月1日星期一晴

康复医学科跟师日记

今天周一,科室常规例行主任大查房,带上笔和本,随着李鸿亮主任、带教老师和其他实习生、规培生的队伍,边查房边学习。每查一个患者,主任先是望舌诊脉,然后提问,也时常拿起听诊器听心肺及肠鸣音,遇到疑难病例就详细做体格检查,然后与我们讨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等等,还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给我们讲解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及辨证分型选用中药汤剂。“我们天天讲中医,那什么是中医呢”?查房结束,主任的一番提问,大家瞬间面面相觑,然后立刻在脑海里搜寻答案。在我们的书本记忆里:中医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研究人体疾病诊断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很显然,我们的回答李主任不甚满意。他说: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中医”这个称谓,而称谓汉医、国医,之所以叫中医,是相对西医而言,并且被大家认可而延续了下来。《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宋代程颐解为:不偏之谓中,中者,天下之正道。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那些传承下来的经典更是惜字如金。要体会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知乎两端,取乎一中”,这就是中医。作为一个中医人,瞬间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渊源一知半解而惭愧万分。

01、将中医的思维贯穿始终

李鸿亮主任常常教导我们,作为中医人,首先要掌握中医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才能在开中药处方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游刃有余,同时要熟悉西医的基础理论,如三理一剖,但是中医虽有其长,必有其短,尤其在重大疾病及危重疾病时,需要借助西医的快速补液及手术治疗以稳其病情,而后图中西医并重。医学是手段,是技能,在治疗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时,应以病人为中心,以疗效为中心,不能为图利益而争你高我高,而应求同存异,携手共同消灭敌人,让患者早日减轻痛苦,早日转危为安,真正做到救死扶伤。

02、提倡中西医的有效结合

中医治疗疾病,关键在于如何选择用药,正如李鸿亮主任常说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李主任的处方中,几乎很少能见到大处方,往往只有数味中药,虽然药味较少,但药方严谨,疗效确切,同时价格优廉,在数剂中药调理下,解决了患者疾病困扰。

03、重视运用象数思维

顾名思义,是象思维与数思维的合称,在中医的发展历程中,象数思维贯穿其中,如通过爻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奇偶数字等象数模型来发展和充实中医的理论体系,成就了脏像、六经传变之象,四气五味之象,五运六气之象等。在辨证实施方剂用量时,李鸿亮主任时常运用象数思维去思考中医方剂的命名,以及体会每一味药物的用法用量。如六一散,为什么是六一散,而不是七一散,八一散,在《尚书大传·五行传》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记载。而六一散,又名天水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主治暑湿证,功用为清暑利湿。又如小柴胡汤中柴胡用八两,*芩用三两,因为三是肝木的生数,八是其成数。同时,*芩,性苦寒,善清热燥湿,清上焦及肝胆中之火。《本草经疏》:“柴胡,为少阳经表药。”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从外解,故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上等柴胡,根茎同等取其根,上下等分取其半表半里之义。李鸿亮主任通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临床经验,为我们打开了中医之门,成就中医道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传承学生的求医之路吗。

供稿:西工院区康复医学科

编辑:小路

审核:小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复医学科跟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