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岁的文文在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定期体检时被检出双眼视力筛查结果异常,转诊至五官科进一步验光,发现值为0度。医生告诉家长,孩子有很大几率会早早得近视。听了医生的话,家长很疑惑,0度不是正常的吗,怎么就快近视了?
在日常门诊中,医生也碰到过不少类似情况,而很多家长却并不理解。下面就由小编跟大家聊聊儿童视力发育这点事~
什么是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长度并未达到成人水平。此时新生儿的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也称之为“远视储备”。而后随着生长发育,眼睛的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孩子从出生到发现近视,眼睛经历着“远视-正视-近视”这3个阶段。而“远视-正视”这个阶段,就是远视储备!远视储备是指生理性远视的度数,而不是视力检查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的视力检测为5.0(即1.0),散瞳验光的结果是+50度甚至+度,就是说远视50度甚至远视度,那么这个孩子离近视就还有一段发展空间。但是如果散瞳验光的结果为“0”,说明已经没有远视的余量储备了,再往下发展就是近视了。
正常的远视储备量是多少?
由于远视的存在,幼儿的视力一般还不能达到正常成年人水平,直到学龄前期视力才基本达到正常成年人视力。因此,学龄前的儿童标准视力与成人有所区别,其标准视力与年龄有关联。当然并不是远视储备量越高越好,每个年龄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可以参考下表: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度远视,则有~度的远视储备,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意味着其远视储备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远视储备逐渐消失,接下来怎样预防近视?
远视储备消失了,如果孩子还在发育期,会逐渐往近视的方向发展。近视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度近视,需要控制近视增加的程度。预防近视有两大原则,控制近距离工作的时间,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控制每天20分钟以内的电子屏幕时间;强调孩子写作业的坐姿、距离和光线,每20分钟休息一次;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
0-6岁儿童应该多长时间做一次视力检查呢?
理想状态下,正常出生的宝宝,在6~8医院进行视力(屈光)筛查。如果宝宝屈光状态正常,可以每隔6~12个月做定期检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警惕因为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全,可能发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以应该在出生后按要求及时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并定期追踪。在出生后6~8个月时进行屈光筛查。
3岁左右,小朋友要跟着爸爸妈妈学会辨认视力表,每6~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家长要把孩子每次的视力和验光结果保存好,根据时间建立孩子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这对于及早发现近视、弱视等眼病尤为重要。
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官方